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革命遗址 >
河南省立南阳中学纪念碑简介
发布时间:2017-09-20 信息来源:宛城区党史网 点击:
    位于南阳市一中分校院内,于1997年5月4日由中共南阳市委、南阳市人民政府树立。南阳市一中分校是一所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分校,始名宛南中学堂,1914年改名河南省立南阳中学,新中国成立后为南阳市一中,著名作家姚雪垠题写的“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”校名苍劲有力。学校大门为仿古飞檐式门楼,绿色彩釉瓦古朴典雅,八根粗大的红色门柱分外醒目。校园内茂林修竹,流水潺潺,古老的建筑与现代楼堂相映成趣。在这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学府中,矗立着“河南省立南阳中学”纪念碑。该碑为卧式,由高1.5米、宽5米的青色大理石碑身和青色雕花花岗岩碑座组成,碑文记载了河南省立南阳中学创办、发展的过程和南中师生投身南阳革命的历史功绩。1926年春,南阳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一批共产党员受党组织派遣,到河南省立五中以教书为掩护,开展党的活动,至抗日战争期限间,南阳中学一直是我地下党重要的活动基地。近百年来,南阳中学培育出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,志士仁人,他们先忧后乐,公而忘私,前仆后继,茹苦含辛,披肝沥胆,高山景行,投身于党政军文者建树卓著,效命于科技工商者蜚声中外。
    碑文内容:河南省立南阳中学创办于1903年,始名宛南中学堂。1912年与南阳公学合并,易名府立宛南第一中学。两年后,改名河南省立南阳中学。1920年至1933年间,曾名河南省立第五中学。1934年复名南阳中学,至南阳解放。
   本世纪初,中国共产党痛民族之多难,惜神州之陆沉,毅然肩负起历史重任,顺世界之潮流,应人心之所向,联合革命党派,团结进步力量,唤起全国民众,挽狂澜于既倒,撑华夏之将倾。1926年春,一批在外地工作、学习的南阳籍党员奉命还乡,发展同志,建立组织,开展学运、农运、军运。他们受聘于河南省立南阳中学,以教书作掩护,领导进步师生,成立文艺团体“梅社”,创办进步墙报《曙光》,宣传科学真理,揭露社会黑暗,建立起宛属十三县学校中第一个党组织。以此为阵地,先后在建国豫军第一梯队及各公立、私立中学、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共基层组织;倡议成立了南阳学生联合会,支持三十里屯群众抗暴斗争,与驻军杨虎城部内党组织配合,迫使驻军和南阳县政府逮捕并处决了以权谋私、祸国殃民、激起公愤的县公安局长及三十里屯公安分局长;支持赊镇进步师生,惩治了侵吞、挪用教育经费的赊镇区长;捣毁国民党南阳县党部,痛打了诽谤污蔑学生运动的党部书记,学运与农运、军运相结合,把南阳革命斗争推向高潮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发生后,南阳中学党支部主持学联开会,研究制定宣传计划,组织师生游行示威,举行抗日救国运动大会,通电全国,团结一致,共御外侮;全校师生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,加授军训课,时刻准备上前线,臂带黑纱,以示决心;联合城内各校师生,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请愿,要求开展除奸运动;走上街头演出活报剧,揭露日军侵华暴行,展现东北同胞苦难,激励人心士气,同仇敌忾,救亡图存,直到抗战胜利。1946年,神州大地,密布内战浓云,北平沈崇事件,震惊举国人心。南中教职员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联合宛属各校师生,举行数千人参加的大游行,反饥饿,反内战,反迫害,轰轰烈烈,不屈不挠,在南中半个世纪的历史上,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    近百年来,南阳中学培育出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,志士仁人。他们先忧后乐,公而忘私,前仆后继,茹苦含辛,披肝沥胆,高山景行。投身于党政军文者,建树卓著;效命于科技工商者,蜚声中外。故土因生之养之而增辉,母校因培之育之而添彩。值此举国上下同心同德,展四化宏图,建九州伟业,寄望于教育者意切;瞩盼同校师生创全国一流学校,出一流人才,教育渊府,再造辉煌。怀前驱之丰功,励后来之壮志,兢兢业业,精益求精,勿荒勿怠,日高日上。兹树碑旧址,千载永志云尔。
 

地址: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院内1号楼

电子邮箱:nywcdssk@163.com 豫ICP备:豫ICP备17030993号

中共南阳市宛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技术支持:创想网络